記得去年母校一名師弟想入數學系,問我有甚麼忠告,我想了一想,「近君子,遠小人;勤讀書,多問人。」
時代進化到一個可怕的地步,開始有人challenge「勤讀書」是否大學生應做的行為。那麼我自認老土算了,我還是覺得勤力是大學的一個應有態度。不過,向經歷會考、高考的人提醒一句,大學的勤力不再是死力,大學的讀書也不是只對著一堆書。不要死讀書,在大學也不要只對著書,大學一個最大功用就是讓你良知未被污染時認識這個社會。
******
我最想說的是「近君子,遠小人」。與友人談香港大學生的問題,說來說去,重點離不開一個——大部分學生都在做同一樣的事,你看不見variety。我說的「君子」和「小人」,「小人」其實是指平庸之人,而「君子」是指能夠執著公義但又有個人風格、敢於走自己的路的人(舉個例,那些會說六四事件中共派軍隊射殺學生無錯、那些四處問人搵source抄功課的同學,少接觸為妙)。
踏入大學,第一個活動就是O Camp。我聽過「組爸」、「組媽」會教你怎樣選好grade的course,我甚至聽聞過他們在O Camp談抄功課的經驗。在這樣的氛圍下,再接觸一班「小人」,我敢說一句,你讀完大學除了多一張沙紙外,也只會變得更為平庸。
可幸的是,儘管大學平庸化,我仍幸福地在五年的科大生涯中見到各式各樣值得欣賞的人:有人飽覽群書、有人是圍棋/象棋/攝影高手、有人敢於批評自己學系的教學和研究、有人善用假期到世界各地旅行和做義工、有人遇到數學/物理難題總有與別不同的見解,等等等等。大學的可愛,正正在於其包容多元、實踐多元。
每次我回憶Google兩位創辦人的故事,又或者傳奇人物Steve Jobs的一生,我都會深感大學的偉大。(嗯,比較懶,不加鏈結了,你們自己Google一下這三位成功人物的故事吧;建議大家在YouTube找找Steve Jobs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大學畢業典禮演說。)
******
那時跟師弟其實說少了一樣,「多思考」。大學的數學,不再像純數或應數般有一定的問題模式。每一科數學都需要你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概念。每每見到一個新的定義、概念,就要問為甚麼它會出現(motivation)。學了一科後要問自己這一科的大方向是甚麼;答不出的話,那大概跟沒有學過沒甚麼分別了。
1 則留言:
如果要給剛入學的人給甚麼建議,我會說,「獨立思考」和「尋找自己的方向」。
認真做一些事,大膽去嘗試一些未試過的事情,開闊自己的心胸。大學的好處是有很多機會,你想嘗試research、搞活動、做part-time,總不乏機會;你需要幫助、想改善自己的時候,不論是性格、語文能力、學業、修養也好,或是心情不好想找人訴苦吧,總會有人願意幫助你。
記著要有得著就要犧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