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寫在高考放榜前(二)

其實要講的事也八八九九說完了。畢竟,既然大學就是開放,只要你敢走自己的路,也無謂多說其他。

今天,只想講一個小故事。

幾年前,一位後輩小學升中。她的成績在小學內一直很好,考試總是頭幾名。她的媽媽來找我,說想女兒升讀一間英文中學,但女兒總是想升讀一間中文中學。我被指派擔當「談判者」的角色。

談了一回,我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並認為這原因不成熟。那一刻,我起了一個可怕的念頭:甚麼也不要談了,直接跟她的媽媽說,逼她選一間英文中學。

最後我沒有這樣做——我慶幸自己沒有這樣做。儘管如此,幾年後回想,我仍然為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而覺得可怕。

我回想自己短短的廿多載人生。是的,很多決定都是幼稚,甚至是錯的。但我慶幸我在人生眾多選擇中,決定權在自己手中——這要多謝我的父母。曾經享受著「高度自治」的人竟然起了這樣的一個念頭?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幾年後的今天,我知道這位女兒在自己選擇的新學校中過得快樂。

******

現在,故事發生後的幾年,我讀過了《四代香港人》,亦讀了《三杯茶》裏主角Greg Mortenson的童年經歷,我更深刻的明白到父母與長輩的責任是要以身作則向子女提供良好的品德教育,在適當時候提供意見和輔導,而不是強逼甚至命令子女要做這要做那,令子女漸漸失去判斷力和走人生路的勇氣,變成自己的扯線公仔。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的四歲兒子一向喜歡恐龍,那天在圖書館,為他找了幾本講恐龍的(圖畫)書,以為他會借閱;但不知何時,他自己已找了一本談藍鯨的書,最後他也只是借了他自己選擇的那本書,且在家中專心翻閱。

有時,父母為子女預備的,不及子女自己選擇的;認同 Marco_Dick 說到父母長輩的角色:「以身作則,提供良好的品德教育,在適當時候提供意見和輔導」。但這不易學的,在香港這時空,諸如「港爸」、「港媽」、「港孩」的社會現象(well-defined?),仍是很普遍吧。

[OT] 近兩個 post 的 reply 是 spam 來的?

Marco_Dick 提到...

John,你的留言令我想起三四年前好似無咩關係的一段對話。

和母校一位老師談教孩子,我說了一句:「其實教你個仔做一個好人已經足夠。」她即時回應:「夠嗎?」我答:「咁仲唔夠呀,你睇下香港幾多壞人?」

今日看了一篇文章,說「港孩」現象出現,是因為香港父母在現今的時勢下過度著重向孩子灌輸知識,而忽略孩子生活必須的技能和心智發展,令到他們長大了腦裏空有書中的知識而沒有獨立能力。

很高興你的孩子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事來做。

[reply-OT]近排呢類spam真係越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