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充滿數學哲理的名言(二)

本文再談一個充滿數學哲理的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句名言是中國近代學者胡適於五四運動期間提出的科學精神。用於數學,這句話特別有意思。最近我在一個測驗中給了學生一道題:

現要在一個 3x3 表格的九格中分別填上 1 至 9。若兩個相鄰的方格的兩數中,一個是另一個的倍數,則這兩個方格稱為「好對」。求「好對」的數目的最大可能值。

這題不難,經過一些試驗後,很多學生都得到一個 9 個「好對」的例子:

8 2 6

4 1 3

5 7 9

當然,這並不足夠,因為題目是求「好對」的數目的最大可能值,你怎知道這是最大呢?於是學生開始「證明」起來:「由於 1 可組成最多好對,為使好對的數目最多,所以 1 應該放在中間;2 可組成第二多的好對,所以應該放在一行或一列的中間,……」

「1 應該放在中間」是很自然的想法,這源自我們「對數學的感覺」。這份「數學感」是很重要的,因為解決數學問題時我們很多事不會預知結果,而是要找出結果再作證明,過程中這份「感覺」往往可以指導我們作出合理的猜測,此乃「大膽假設」。在「有感覺」的前提下,我們的假設不妨大膽一點(注意「大膽假設」異於「隨意猜測」,前者是基於理性的「數學感」的),事實上數學的發展是很靠創意和想像力的,而作出假設也可以給我們清晰的目標。

可是數學對證明的要求是十分嚴謹的,說某些數字「應該」放在某些地方,從證明的角度看其實是「說了等於沒說」,我們得提出確實的證據來說明我們的假設是對的,此乃「小心求證」。事實上這些來自我們的「直覺」的假設有些時候是不正確的,例如:有些人也許會認為「由於 5 和 7 都只能和 1 組成好對,因此 1 應該和 5、7 都相鄰」,這個假設看起來似乎也合理,但卻是錯的(要知道它確實是錯的話,也得「小心求證」!)。

由此可見,「大膽假設」固然重要,但「小心求證」也同樣重要。大家可以動手「小心求證」一下,在上題中「好對」數目的最大可能值的確是 9。這裡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方法是考慮 5 和 7 的位置的可能性,另有一個更漂亮和簡潔的證明,是分別考慮「牽涉 1、2 的好對」和「不牽涉 1、2 的好對」的數目,大家不妨試試。

沒有留言: